预备兵营是率土之滨中用于快速补充兵力的核心设施,其作用在于储存已训练完成的预备兵,可在战斗后直接调用至正规军队中,无需等待征兵时间。使用预备兵时需注意数量消耗与资源分配,避免因过度调用导致后续作战能力下降。预备兵营的建设数量上限为六个,需根据战局需求合理规划布局,优先在资源产出较高的领地或战略要地附近建造。
预备兵的来源主要通过征兵训练获得,每次训练持续12小时,根据兵营等级可产出2500至6500不等的预备兵。训练过程中需确保资源充足,尤其是石料与铁矿的稳定供应。在大型要塞或野外军营中,可通过运输功能将预备兵输送至前线,但需严格控制运输量,避免超出目标设施的预备兵容量上限,否则多余兵力将无法返还。
开荒阶段可通过特殊技巧临时增加预备兵储备。例如在新区建号后5小时内,将已征兵的二队武将卸下,系统会100%返还资源并将已征兵力转为预备兵。此方法仅适用于初期,后期需依赖常规训练与战场缴获补充兵力。战斗中需优先保护预备兵营,防止被敌方摧毁导致兵力储备中断。
高频率作战时应保留至少30%的预备兵作为应急储备,避免因连续征兵导致资源枯竭。和平发展阶段可适当降低比例,将资源倾斜至城建或科技研发。运输预备兵至流浪军时需评估其地理位置与战略价值,优先支援控制关键资源的友方单位,间接扩大己方影响力。
长期作战中需建立预备兵循环补给机制。通过分城与要塞网络构建多级储备体系,确保主力部队在任意战场均能快速获得兵力补充。同时需监控领地内预备兵营的运作效率,及时升级建筑或调整资源配比以应对不同规模的战争需求。这种系统性管理能显著提升持续作战能力,为同盟整体战略提供稳定支持。